虚胖浮肿,肤色暗淡,全身乏力口腔异味,一到三伏天整个人都不好了。很多人平时挺好,也没什么病,一到大热天就感觉无比难受,这是为什么呢?

 

其实可能是苦夏,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苦夏的说法,现代医学中苦夏属于中暑性疾病,具体指人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,引发的一系列症状。

 

不想夏日难熬,赶紧看看三伏天如何应对苦夏吧~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三种人容易苦夏

 

湿热重型 

 

湿热重型体质在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描述,较为典型的症状是:浑身疲乏无力,头重思路不清晰,肌力下降,爱出大汗皮肤油爱冒痘,平时很懒得动。

 

三伏天夹杂着暑热潮气,很容易让湿热重体质感到不适,如果饮食上不注意,进食过多肥厚油腻的食物,体内水湿更严重,加重不适。

 

图片

图源网络

 

湿热重主要关联的脏器是肝肾,中医讲肝肾同源,肝肾亏虚则容易体内湿热重。

 

气虚型 

 

气虚型体质的典型症状被现代中医归纳为:舌苔较淡,皮肤松软,身材要么过胖,要么过瘦,非常怕风,总感觉很虚弱,免疫力差,小病不断。

 

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五气,即:气、血、津液、营养和五脏六腑,这个过程就是气化作用,所以气虚型体质通常是先天体质差占大头,再加上后天劳累、久病、总是忧思等进一步加重。

 

图片

 

三伏天很热,气虚型人群也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,但这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,气温上升带动体内运化功能活跃,趁“热”养气虚提阳气,增强抵抗力,秋冬换季不容易生病。

 

气阴两虚型 

 

气阴两虚又称气阴两伤,阴虚和气虚同时存在,除了气虚的症状,气阴两虚型的人还表现在精神萎靡不振,懒得说话,口苦异味大,烦躁易怒,失眠健忘等。

 

尤其是三伏天,容易出现内火大的表现,比如眼睛、鼻子、嗓子干,这与热天损伤体内津液,饮食不当积发肠道内火相关。

 

图片

 

气阴两虚型的人除了先天体质差以外,与日常作息不规律,饮食无节制和有吸烟酗习惯相关。

 

图片

三招调养苦夏

 

合理的营养规划与古法养生结合,联动两大排湿脏器,清畅肠道降火,就能在三伏天为苦夏人一扫各种不适。

 

图片

 

盘活肝肾

 

肝肾是人体排湿大户,通过天然食疗,帮助身体排毒理湿热,不仅头脑更清爽,就连皮肤冒油的问题一并解决了。

 

· 姜黄、洋蓟、蒲公英叶、小麦草

 

《唐本草》中记载,姜黄入肝脾经,有除风热,消水肿的功效。洋蓟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“白芝兰”之称,有疏肝利胆,清泄湿热的功效。结合现代中医治疗湿热的蒲公英叶和营养学颇为推崇的小麦草,联合为肝脏减负。

 

图片

图源网络

 

· 黑加仑汁、螺旋藻、西蓝花芽、小球藻

 

这4种食物在现代营养学上都利于肝脏健康[1],黑加仑汁富含抗氧化多酚物质,加筑肝脏抵抗力;有机螺旋藻能帮助肝脏排出重金属有害物;西蓝花芽和小球藻能帮助肝脏解毒。

 

· 樱桃汁、欧芹、芦笋

 

樱桃汁、欧芹、芦笋等可以通过增加水分,帮助排出体内废物,补充微量元素和电解质,是清体护肾的好帮手[2]

 

图片

图源网络

 

· 大麦草、蔓越莓汁

 

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大麦草有消暑除热,益气调肾的作用,结合富含抗氧化营养的蔓越莓汁,能帮助肾脏自我净化。

 

图片

图源网络

 

· 跪坐引血下行

 

中医上讲,膝为筋之府,就是说膝盖是筋脉的房子,而肝在合体筋上,全身里外的筋膜都归于肝脏,所以养膝盖与养肝相辅相成。

 

通过跪坐或跪行,把血引到下肢,有利于膝盖血液循环,从而达到养肝护肝的作用。每天5-10钟慢慢练习,看身体情况,如果膝关节有伤则不适合。

 

图片

图源网络

 

清肠降火 

 

三伏天胃口差,多吃一些清肠食物,能促进肠胃蠕动,化积消食,解除肠胃不适,口苦异味大,便秘等问题。

 

· 全橙粉、结球甘蓝、木瓜

 

全橙粉、结球甘蓝、木瓜等食物含益生元和氨基酸,有助于改善肠道微生态,膳食纤维和果胶则能促进肠蠕动,帮助消化,轻肠通便,降内火[3]

 

图片

图源网络

 

· 益生菌组合

 

适量补充益生菌,能优化肠道环境,促进肠道蠕动,增强自身抵抗力[4]

 

· 饮食注意

 

尽量不要贪凉喝冰饮,脾胃受凉容易增加肠胃湿气,引发肠道痉挛。

 

适量运动 

 

高温天气尽量不要剧烈运动,可以选择在早晚散步、踢毽子,头顶微微出汗即可,更有利于强健体质。

 

图片

 

[1]中国营养保健杂志

[2][3]中国营养学会.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.北京科学出版社,2014.

[4]大众健康2017年05期

*以上内容仅做科普知识分享.